2019年11月29日 9:30,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兰溪校区1号教学楼112教室,顺利举办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建院20周年系列讲座第32讲,讲座的主题: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和可能,主讲人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苏州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季进,此次讲座面向文学院17、18、19级部分学生。
讲座过程中,季进教授讲述了当代文学英译与海外传播有三方面的转向。一、从政治性向审美性的转变,如王安忆的《小城之恋》等。同时,不可否认,西方出版社往往着眼于商业利益,具有猎奇心理。二、从边缘向热点转移。最近十多年来,中国影响力的提高以及中外文学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当代文学英译的“量”与“质”都有了显著提高。三、从单一性向多元性转变,现当代文学传播翻译呈现出多元格局。
除此之外,季进教授还指出了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文学交流的不平等性。西方对中国文学的关注与熟悉程度,永远与我们对西方文学的关注程度相距甚远。再者,虽然当代文学开始产生一定的国际影响,但在西方世界,基本上还是属于边缘化、小众化的文学,很难成为大众畅销读物。除此之外,中国文学本身的巨大变化,有时己经超出了西方读者的预期,超出了他们的理解与想象的范围,如贾平凹、迟子建等作家的译作。最后,中国作家具有使命意识,写作存在局限。
那如何传播中国当代文学呢?季进教授指出当代文学的翻译,更为有效的方法便是靠以西方语言为母语的国外专业翻译家或汉学家,如葛浩文,杜博妮和何碧玉等这样的翻译者。此外,还应该遵循西方惯例,建立经纪人制度,同时,要加强当代文学海外传播学术层面的研究和技术层面的推广。而作家应当强调中国文学的特殊性和最起码的中国立场。
这次讲座让同学们对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现状与可能有了深刻的认识。季进教授鼓励学生向当代文学中坚力量的五六十年代的作家学习,走好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道路。在讲座过程中同学们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对当代文学有了更加透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