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20周年系列讲座】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永良教授来我院讲学

发布者:文学院发布时间:2019-12-06浏览次数:612

 201912518:30,于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兰溪校区2号教学楼208教室,顺利举办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建院20周年系列讲座第36讲,讲座主题 :生活的诗化诗化的生活——《红楼梦》与唐宋诗词。主讲人刘永良教授,现任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版过《三国演义艺术新论》、《红楼梦艺术与文化》、《中国古代名家四季诗歌》、《漫说红楼》)等学术研究著作10余种。本次讲座由文学院魏晓彤老师主持,讲座面向文学院1819级部分学生。





 刘永良教授认为各式各样的文学,其本质是相同的。唐宋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来诗歌创作提供了经验,也给小说创作以重大影响。《红楼梦》广泛借鉴唐宋诗词,不论是诗词曲赋、写景状物,还是人物取名、日常生活,都受唐宋诗词的深刻影响。本次讲座从6大方面详细讲解红楼梦和唐诗宋词的不解之缘。第一部分:书名寓意与唐宋诗词《红楼梦》既是书名,也是曲名。吴汝煜:“《咏子规》‘惊破红楼梦里心’,为著名小说《红楼梦》取为书名。”第二部分:借鉴唐宋诗词创作诗词《红楼梦》中大量诗词曲赋,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诗情画意,而且成为刻画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第三部分:化用唐宋诗词描写景物《红楼梦》景物描写取得突出的艺术成就,当与曹雪芹善于借鉴唐宋诗词有着密切的关系。“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始筑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第四部分:借助唐宋诗词刻画心理《红楼梦》化用唐宋诗词描写景物,通过景物描写,巧妙、自然而又深刻地展示了人物形象的心理特征。第五部分:巧用唐宋诗词为人取名《红楼梦》人物取名很有学问,不仅非常广泛地运用了谐音、象征等艺术手法,而且人名多与诗词尤其是唐宋诗词有关。第六部分:利用唐宋诗词表现生活《红楼梦》所描绘的日常生活,不论话语言谈,书信往来,还是宴饮行令,以及器具命名,都可看出唐宋诗词的影响。



同学们在听了刘永良教授的讲解后,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刘教授也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解决了同学疑惑。讲座中,刘教授以诗词角度解剖了《红楼梦》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同学们开启了新的文化视角,讲座也得到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